世界唯一的寄生虫博物馆,超精致!胆小勿入

百科
互联网
2019-02-09

前方高能!

虫恐预警!

蠕虫恐预警!!!

这是一篇迟来的游记。去年十一假期,我去了被种草已久的目黑寄生虫馆。顾名思义,这是一家关于寄生虫的博物馆。

1953年,医学博士龟谷了(Satoru Kamegai)用自己的创意和私人藏品在东京建立了世界唯一一所寄生虫博物馆。当时的日本,几乎人人都会感染寄生虫。龟谷了研究寄生虫,也非常爱寄生虫,他想借博物馆为公众展示寄生虫世界的多样和趣味。

然而,这趣味也不是人人都喜欢欣赏。由于寄生虫给大众留下的一贯印象,我并没有找到同行者,同事们听到也是一副嫌弃的表情。好吧,这趟奇幻旅程注定由我独享。想到只有我一人看到又有点可惜,幸好我带了相机,可以与对寄生虫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。

感谢万能的谷歌地图,从地铁目黑站下车之后,我跟着导航一路走,大约步行一公里,就到达了目的地。

难再见绦虫

目黑寄生虫馆是世界十大怪异医学博物馆之一。博物馆比我想象中小很多,一共两层楼。一楼主要展示寄生虫的多样性,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泡着各种寄生虫标本的玻璃瓶。

靠墙有一个彩色的人体消化道模型,通过图示和标本展示寄生于人体不同部位的寄生虫。比如,肺吸虫和肝吸虫分别寄生在肝和肺;皮肤表面的寄生虫有虱子和跳蚤;鞭虫、蛲[náo]虫寄生在大肠;血吸虫在肝门静脉;蛔虫、绦[tāo]虫类则主要在小肠。

在这个展示区,位于最下方也是最容易观察的是无钩条虫和有钩条虫,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。牛带绦虫本来都要淡出人们的视线了,此前又被网友@猫总 重新唤起,他因吃了未煮熟的牛肉,从菊花中掏出小段牛带绦虫,红遍了网络和医院。

这两种绦虫都是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,我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实物——看上去很像宽面条,相比之下牛带绦虫更宽更大一些。

左右滑动查看,牛带绦虫。

绦虫的身体结构较为简单,无口无肛门,身体分头节、颈部和节片,节片由颈部分裂而来,越往后越宽大,逐节脱落,排出宿主体外。绦虫几乎把器官都贡献给了生殖系统,身体的绝大部分都是节片,每个节片都有雌、雄生殖器各一套用于繁殖,也就是说它们不仅雌雄同体,一体还有N个雌雄同在

左右滑动查看,猪带绦虫。

好在时代进步,卫生条件有了显著改善,现在绦虫已经很少见,甚至连医生看到都如获至宝。但话说回来,肉还是煮熟吃为好,不信你去问猫总。

人人都知道的蛔虫

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,或许也是每个中国人最早认识的寄生虫,小时候家长经常用长蛔虫吓唬我们。好在我与这位名虫没有打过交道,以致我在目黑寄生虫馆第一次见到它时的反应是,蛔虫居然这么大

我想象中的蛔虫是细细的丝,蛔虫的真身则更像蚯蚓,体长15~35厘米,身体呈圆筒形,两头尖尖。蛔虫是雌雄异体,雄性比雌性细,尾部有个勾。

其实蛔虫并非只有一种,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蛔虫,比如马蛔虫、猪蛔虫、貉蛔虫等,大小粗细各不相同。

专找雄螃蟹的麻烦

这块看起来像蟹黄的东西叫蟹奴,是一类寄生于螃蟹的寄生虫,它们和海边的藤壶都属于蔓足类。

蟹奴幼虫遇到螃蟹后就会用树根状的内体侵入到螃蟹体内吸收营养,延伸出来的外体就是我们看到的袋状结构,里面包含了卵和卵巢。通常被感染的都是雄蟹,被蟹奴寄生的雄蟹很难正常发育,它们会失去繁殖能力,变成“不男不女”的个体,还会将蟹奴当成自己的卵来守护,帮蟹奴在合适的地方释放受精卵。

蟹奴又叫蟹寄生、蟹妖(可以给某乎代言了)。如果蒲松龄知道这个名字,说不定还能写出更硬核的聊斋故事。

爱情“吉祥物”

日本真双身虫是此馆的名虫,其实体非常小,小到要用放大镜观看。日本真双身虫主要寄生鲤科鱼类,被它寄生的鱼类会因鳃受损导致呼吸困难而死。

从放大镜看,真双身虫像一只蝴蝶。在茫茫的淡水中,两只双身虫在鲤鱼的鱼鳃上邂逅。这种邂逅可遇而不可求。它们一见面就合体,合体后就永不分离,所以我们看到的“蝴蝶”其实是由两只双身虫融合而成的。如果双身虫不能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,就无法发育成熟。因此,双身虫成了目黑寄生虫馆的爱情吉祥物,以它为形象的周边很受欢迎。

电镜下的(一对)日本真双身虫。图片:Iveta Hodova et al. / Imaging & Microscopy(2011)

此外,一层还有寄生海龟、各种鱼类、蜗牛的寄生虫等。这里不展开介绍了。

镇馆之宝8米长

二楼主要通过图示加标本的形式,展示各种令人患病的寄生虫,有的模型非常精细,补充了我们一般没法看到的结构。因为是人寄生虫,所以连我这个博物爱好者看了都有点肝肾幻疼。

左右滑动查看,各种人寄生虫模型。

这里拥有目黑寄生虫馆的镇馆之宝——全长8.8米的日本海裂头绦虫(Dibothriocephalus nihonkaiensis),又名真田虫。得名真田虫,是因为命名者觉得它形似日本战国时代武将真田昌幸发明的、用于捆绑物品的织带——真田纽

这件壮观的标本来自一位40岁的男性,他在食用了感染寄生虫的大马哈鱼后,经医生指导服用驱虫药,从小肠中排出了这条虫子——想象一下驱虫排虫的过程就觉得非常不可描述。小小的寄生虫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长到如此之大,着实令人震惊。为了让人感受8.8米是什么概念,旁边还放了一条8.8米的绳子作为对比

日本海裂头绦虫生活史比较复杂:卵在水里孵化出钩球蚴,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取食,在其体内发育成原尾蚴;鱼类取食被感染的剑水蚤就会被感染,此时原尾蚴长成了裂头蚴;人或其他动物吃了这样的鱼也被感染,成为终末宿主,裂头蚴在终末宿主的肠道内吸收营养,发育为成虫。

虽然这种寄生虫不会置人于死地,但想必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肚子里有数米长的寄生虫共存,少吃来源不明的生鱼肉就可以避免这种风险。

臭名昭著血吸虫

除了镇馆之宝,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日本血吸虫,它的中间宿主是钉螺,终末宿主是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。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最早发现于日本,然而日本在1996年就终结了该病,成为世界上唯一人工绝灭了片山钉螺的国家。

血吸虫与钉螺标本。

血吸虫雌雄异体,雄性虫腹部有条沟,雌虫就嵌在里面,它们成双成对寄生在宿主的肝脏内,在血管内产下大量受精卵。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脏、肠壁等组织,形成虫卵肉芽肿,导致肝脾肿大、肠壁纤维化、肝硬化和腹水。至今在国内,仍有很多人感染血吸虫病,希望我们有朝一日也能永久告别这种可怕的寄生虫病。

日本血吸虫也叫日本分体吸虫,图中外围的是雄血吸虫,内侧被抱住的是雌血吸虫。图片:Guranpyi / wikimedia

中华肝吸虫又叫华支睾吸虫,也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。肝吸虫的第一宿主是淡水螺类,第二宿主是淡水鱼,人吃了未经煮熟的淡水鱼就会被感染。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、上腹隐痛、腹泻、精神不振、肝脏肿大等症状,严重者会发生胆管炎、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,慢性感染还会增加患胆管上皮细胞癌的机率。肝吸虫在日本也已被消灭。

其实还是那句话,病从口入,管住嘴别生吃淡水鱼就行,比如风波不断的“淡水三文鱼”虹鳟(煮熟吃就没问题)。

恐怖如斯丝虫病

另一种可怕的寄生虫当属丝虫。丝虫是线虫动物门里的一大类寄生虫,由丝虫引起的疾病统称丝虫病。丝虫病的可怕,在展板上就可以看到。

蟠尾丝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热带地区,通过生活在河川边的蚋(ruì,小黑蝇)叮咬人体传播,进入人体后移动至皮肤、眼睛等器官,引起蟠尾丝虫病,又名河川盲、河盲症。人是蟠尾丝虫的唯一宿主,被感染后会出现瘙痒、皮下肿块、眼部病变甚至失明,由蟠尾丝虫引起的失明是全球第二大感染性致盲,仅次于沙眼

淋巴丝虫是一类由蚊子传播的寄生虫,进入人体则会引发象皮病。通过蚊子叮咬,淋巴丝虫进入人体,在淋巴系统内繁殖,阻塞淋巴管,使人的手臂、大腿、阴囊发炎,肿大如象。世界上约有1.2亿人感染淋巴丝虫病,日本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就是在被流放时感染,被这种疾病所困。展板上还有葛饰北斋画的一幅男子感染丝虫病导致阴囊象皮肿,不得不抬着走的漫画。

百闻不如一见

这块区域还有一个互动板,用电子显示屏展示了日本和世界范围内不同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、过去和现在,人们可以看到寄生虫防治工作的进步和成效。

二楼还有一个房间,展示的是日本寄生虫学的研究历史,从江户时代到平成时代的不同研究者皆有记录,科学家们早期用的显微镜、玻片、研究记录、手绘图、文献和专著都有展示。感谢这些先驱,让我们知道了更多关于寄生虫的知识,知道怎样去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,做到知己知己,百战不殆。

左右滑动查看,早期寄生虫研究留下的各种文字和实物记录。

此外还有卖寄生虫周边和书籍的小店,可惜不能拍照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目黑寄生虫馆的网站看看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小而精致的博物馆居然是免费的,真是业界良心。我想了想还是在门口的捐款箱投了点钱,略表心意。

总而言之,如果你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,能接受寄生虫的存在,愿意去了解它们,强烈推荐去东京时留出一两个小时前往参观。当然,去之前不妨查好路线和开放时间,做好功课哦。

目黑寄生虫馆主页:https://www.kiseichu.org

开放时间:上午10:00~下午5:00(周一、周二、新年前夜闭馆)

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,图文均来自物种日历作者@三蝶纪。

别忘了给物种日历加星标哟

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@guokr.com